劳动者以企业单位未依法购买社保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广东省是如何规定补偿的 (一)

优质回答广东省没有具体规定,这个可以参照国家规定执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广东劳动合同法2024都有什么 (二)
优质回答2018年8月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若干意见》,一共三十个条文,共计4500多字,包含劳动关系确认、经济补偿计算、女职工保护、劳务派遣、裁审衔接等多个方面。
一、广东劳动合同法都有什么
2018年8月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若干意见》(粤高法发【2018】2号),这是广东省司法仲裁系统自2008年以来印发的第四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一共三十个条文,共计4500多字,包含劳动关系确认、经济补偿计算、女职工保护、劳务派遣、裁审衔接等多个方面。前面三份分别是:
1、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粤高法发[2008]13号)
2、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粤高法〔2012〕284号)
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的解答》(粤高法【2017】147号)
这次广东高院发布的指导意见,一共三十个条文,共计4500多字,包含劳动关系确认、经济补偿计算、女职工保护、劳务派遣、裁审衔接等多个方面,内容非常重要。本期飞常说法,我们专题为大家解读这份指导意见。
01重点条文一
【原文】
五、非因劳动者原因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境,有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并致用人单位停产、限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也可以与劳动者协商约定停工限产期限。停工限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或生活费。停工限产超过合理期限或约定期限,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的,应予支持。
1、用人单位有选择权,既可以选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也可以选择不解除劳动合同按照停工限产的相关规定处理。
2、停工限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一般是一个月),工资正常发放;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原则上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者未提供劳动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
3、劳动者原则上没有选择“被迫解除并主张经济补偿”的权利,除非用人单位停工限产超过合理期限或约定期限。
4、停工限产的期限,原则上按照双方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原则上由司法仲裁部门酌情确定合理期限。
02重点条文二
【原文】
六、女职工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休产假的,原工资标准按照《广东省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奖励假和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应按职工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应得工资计算,但加班工资、高温津贴、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或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除外。
1、基础产假(一般是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的产假,至少是98天)期间的工资标准,按照女职工休产假前12个月的月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低于女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计算。
2、女职工的80天奖励假和男职工的15天陪产假,原则上只有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况下才能享受。
3、奖励假和陪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标准按职工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应得工资计算,但加班工资、高温津贴、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或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除外。
03重点条文三
【原文】
十、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废止后,经济补偿月数上限、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经济补偿计发月数、经济补偿的计发基数问题统一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该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的,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补偿年限从该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按照当时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仍适用当时规定。
1、经济补偿月数上限在计发基数超过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情况下不超过十二个月,在计发基数不超过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情况下原则上没有上限。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不再分段计算。
2、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经济补偿计发月数为0.5个月,六个月不满一年经济补偿计发月数为1个月。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不再分段计算。
3、经济补偿的计发基数,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不再分段计算。
4、经济补偿的支付情形(即什么情况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2008年之后的工作年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20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按照当时的规定执行。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依然分段计算。
04重点条文四
【原文】
十一、劳动者患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并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废止后,关于医疗补助费的规定依然有效,劳动者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除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之外,依然需要支付医疗补助费。
05重点条文五
【原文】
十三、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不再区分企业性质、类型、规章制度有无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有无约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一律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06重点条文六
【原文】
十八、用工单位违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不影响劳务派遣合同的效力。
十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未取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协议无效。因劳务派遣协议无效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但用工单位能证明其已尽审查义务的除外。
用工单位违反关于劳务派遣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的规定,或者劳务派遣单位未取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处罚责任或者损害赔偿责任。言外之意就是,即使存在前述违法行为,原则上不因此认定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07重点条文七
【原文】
三十、本意见从下发之日起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参照执行。本意见下发之前的会议纪要、指导意见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处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新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如有未结案件,建议立刻全面、系统、深度研究这份指导意见,因为可能会对案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是对广东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总结,包括六个部分。 法规的内容详细说明了如何保护雇主和工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雇主在雇用员工和管理员工时应充分了解劳动合同法,以保护自己和工人的合法权益。 如需更多相关知识,可咨询律师!
2018年8月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若干意见》,这是广东司法仲裁系统自2008年以来印发的第四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一共三十个条文,共计4500多字,包含劳动关系确认、经济补偿计算、女职工保护、劳务派遣、裁审衔接等多个方面。
一、广东劳动合同法2018都有什么
2018年8月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若干意见》(粤高法发【2018】2号),这是广东省司法仲裁系统自2008年以来印发的第四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前面三份分别是:
1、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粤高法发[2008]13号)
2、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粤高法〔2012〕284号)
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的解答》(粤高法【2017】147号)
这次广东高院发布的指导意见,一共三十个条文,共计4500多字,包含劳动关系确认、经济补偿计算、女职工保护、劳务派遣、裁审衔接等多个方面,内容非常重要。本期飞常说法,我们专题为大家解读这份指导意见。
01重点条文一
【原文】
五、非因劳动者原因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境,有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并致用人单位停产、限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也可以与劳动者协商约定停工限产期限。停工限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或生活费。停工限产超过合理期限或约定期限,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的,应予支持。
1、用人单位有选择权,既可以选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也可以选择不解除劳动合同按照停工限产的相关规定处理。
2、停工限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一般是一个月),工资正常发放;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原则上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者未提供劳动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
3、劳动者原则上没有选择“被迫解除并主张经济补偿”的权利,除非用人单位停工限产超过合理期限或约定期限。
4、停工限产的期限,原则上按照双方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原则上由司法仲裁部门酌情确定合理期限。
02重点条文二
【原文】
六、女职工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休产假的,原工资标准按照《广东省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奖励假和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应按职工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应得工资计算,但加班工资、高温津贴、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或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除外。
1、基础产假(一般是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的产假,至少是98天)期间的工资标准,按照女职工休产假前12个月的月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低于女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计算。
2、女职工的80天奖励假和男职工的15天陪产假,原则上只有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况下才能享受。
3、奖励假和陪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标准按职工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应得工资计算,但加班工资、高温津贴、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或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除外。
03重点条文三
【原文】
十、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废止后,经济补偿月数上限、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经济补偿计发月数、经济补偿的计发基数问题统一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该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的,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补偿年限从该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按照当时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仍适用当时规定。
1、经济补偿月数上限在计发基数超过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情况下不超过十二个月,在计发基数不超过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情况下原则上没有上限。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不再分段计算。
2、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经济补偿计发月数为0.5个月,六个月不满一年经济补偿计发月数为1个月。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不再分段计算。
3、经济补偿的计发基数,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不再分段计算。
4、经济补偿的支付情形(即什么情况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2008年之后的工作年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20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按照当时的规定执行。换而言之,2008年前后依然分段计算。
04重点条文四
【原文】
十一、劳动者患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并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废止后,关于医疗补助费的规定依然有效,劳动者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除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之外,依然需要支付医疗补助费。
05重点条文五
【原文】
十三、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不再区分企业性质、类型、规章制度有无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有无约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一律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06重点条文六
【原文】
十八、用工单位违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不影响劳务派遣合同的效力。
十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未取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协议无效。因劳务派遣协议无效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但用工单位能证明其已尽审查义务的除外。
用工单位违反关于劳务派遣用工范围和用工比例的规定,或者劳务派遣单位未取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处罚责任或者损害赔偿责任。言外之意就是,即使存在前述违法行为,原则上不因此认定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07重点条文七
【原文】
三十、本意见从下发之日起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参照执行。本意见下发之前的会议纪要、指导意见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处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新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如有未结案件,建议立刻全面、系统、深度研究这份指导意见,因为可能会对案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内容告诉我们广东劳动合同法一共包括六个部分,法规的内容详细说明了如何保护雇主和工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雇主在雇用员工和管理员工时应充分了解劳动合同法,确保能因此以保护自己和工人的合法权益。
广东省劳动法 (三)
优质回答首先这个题目有问题,广东省没有订立劳动法的权力!
不合理!如果是试用期的话提前3天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是正式员工的话,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广州市劳动合同法病假工资怎么算的? (四)
优质回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广州市员工病假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资的80%。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在医院治疗时,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本人正常工资的60%发放工资。 一、广州市劳动合同法病假工资怎么算的
广州市员工病假工资在医疗期内企业支付的病假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四条,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进行治疗,在国家规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病伤假期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的病伤假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职工享受的疾病津贴(病假待遇)标准,按下列办法计发:
对在12个月内病假累计不满6个月的职工,本年的病假工资,年度本人月均工资总额(下称月均工资)为基数,如超过上年度市属(县级市;下同)职工月均工资,则年度市属职工月均工资为基数。
连续工龄不满5年,按45%发;
满5年不满10年,按50%发给;
满10年不满20年,按55%发给;
满20及,按60%发给。
获得各级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职工,按65%发给;
享受建国前参加工作离休、退休待遇的职工,按70%发给。
二、劳动合同法中员工试用期工资的规定是什么
对试用期间劳动者待遇过低或得不到保障突出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工资待遇的法定最低标准。对本条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里约定了试用期工资,而约定的试用期工资又高于本条规定的标准的,按约定执行。
2、约定试用期工资应当体现同工同酬的原则。
3、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本条实际上规定了两个最低标准:
(1)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2)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4、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由于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所有员工在试用期和病假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且不得低于公司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若员工跟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已经约定了病假期间的工资,需要按照劳动合同中的工资进行支付。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劳动合同法全文,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