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此次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的薪酬体系,建立以岗位职责、工龄和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薪酬制度。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23-2025)》,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及特殊岗位津贴都将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职称与薪酬的刚性绑定也将被打破,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的薪酬待遇将更加公平合理,不再单纯依赖于职称高低,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实际工作和贡献。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有何规定 (一)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有何规定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总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

在贯彻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中,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问题,做如下规定:

一、管理人员工资套改政策

1、管理人员所任职务,是指按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正式任命或聘任的职务。其任职(聘任)年限是指正式任命或聘任现职务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2、管理人员套改职员职务工资时,对于已明确行政级别的单位,按明确的级别进行套改。对于未明确行政级别的单位,按如下办法套改工资(不涉及职务问题,仅适用于这次工资套改):执行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工资标准表二、表三、表四单位的正职按二级职员副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表二、表三、表四单位的副职、表五单位的正职按三级职员正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表二单位中层正职、表五单位的副职、表六单位的正职按三级职员副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表三单位的中层正职、表七单位的正职按三级职员副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表二单位的中层副职、表四、表五单位的中层正职、表六、表七单位的副职、表八(六)单位的正职按四级职员正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表三单位的中层副职、表八(七)单位的正职按四级职员正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表二单位中执行职务工资标准最低档为76元、表四、表五单位中层副职,表六、表七单位中层正职,表八单位副职、表九单位正职按四级职员副职职务工资标准套改;执行职务工资标准最低档为70元、科员、职员按五级职员职务工资标准套改;办事员按六级职员职务工资标准套改。

3、即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人员,应分别按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套改工资。任职年限按相应年限按相应年限的任职(聘任)年限计算,不能将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年限与行政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套改后可选择执行较高的职务工资,同时,建立未选择职务的档案工资。如选择执行行政职务工资,1993年10月1日以后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晋升职务工资的办法,以专业技术职务的档案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新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档次,并可继续选择执行其中较高的职务工资。反之,亦同。

4、1993年9月30日前,由外单位调入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所任职务的年限是否与现职务任职限年合并计算,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定。如需合并计算,应依据调入人员原单位主管部门认定的职务由区、县、局、总公司按干部管理权限审定。对调入后未确定职务的人员,应确定职务,在未确定职务前,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参考调入前本人工作年限和调入后拟任职务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工资。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二)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体系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部分。岗位工资体现岗位职责和要求,薪级工资体现工作表现与资历,绩效工资强调实绩和贡献,津贴补贴则针对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 岗位工资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三大类,各类岗位设置多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按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任命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标准,工人则按岗位或技术等级执行标准。

薪级工资根据工作表现和资历设置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工作人员套改薪级工资时,需考虑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执行相应等级。 绩效工资体现实绩和贡献,作为收入分配中的活的部分,国家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工作人员基本工资额度和津贴补贴情况确定。绩效工资分配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事业单位自主分配。

绩效工资管理分为不同类型,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基本工资额度和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确定,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绩效工资总量适当高些。 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需经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内部绩效评价机制健全,绩效工资发放根据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偿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特殊岗位津贴则对从事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艰苦边远地区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现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继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关于印发《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三)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最新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7月起事业单位人员将参加社会保险,而财政不再全额承担工资福利。

**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该条例旨在建立事业单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社保待遇。

**条例的实施时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工资增长机制的建立**:国家将建立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分配工资时,将综合考虑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等因素。

**更多详情**:请查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文。

**疑问解答**:如有任何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问题,欢迎随时向中公教育咨询。

江西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 (四)

法律主观:

在以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职务、职称、资历、学历等因素,而个人的努力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实际工作成绩和对组织的贡献在工资并没有太多作用。因此在实施绩效之后大大提高人们积极性。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1、上级主管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规定了基础性绩效工资比例、人均额度以及其他各岗位额度。此种情况,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2、上级主管部门未作明确规定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只规定了基础性绩效工资比例、人均额度,没有明确岗位额度。此种情况,事业单位需要设计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难点(一)绩效工资水平核定及其动态调整难题国家只是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并未提供具体操作方案,这导致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及其调整方面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的难题。二是绩效工资总水平核定后调整的难题。(二)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保障难题(三)绩效工资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基础薄弱难题三、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据了解,目前,事业单位依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性质大致划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管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四类。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单位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具体表现为:1、现行的工资水平与各类事业单位的目标不协调、标准较低,没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和职业特点,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2、工资结构的设计不尽合理、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3、事业单位工资的总额管理缺乏调控,工资的计划和基金管理基本是流于形式,而且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做好必要的财政和审计监督、税收约束等,干扰了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4、国家财政和国民经济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统一集中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工资政策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干预事业单位的权限。而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主体,没有充分的分配自主权,不能制定和实施单位内部的分配制度。希望上文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难点以及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的内容会有所帮助。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有何规定,赣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