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渎职罪渎职罪 (一)

什么叫渎职罪渎职罪

贡献者回答渎职罪,意即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或怠于履行职责,从而破坏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行为。

该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滥用职权罪(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越权行事,擅自处理无权处理之事)以及玩忽职守罪(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失职,未尽到应尽之责)。

对于渎职罪的认定,需结合行为人的职责、行为方式及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

如有相关疑问,请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

教师渎职罪立案标准 (二)

贡献者回答教师渎职罪立案标准如下:

1、教师收受教辅回扣,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2、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

3、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4、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教师渎职罪的立案条件:

1、教师身份:涉案人员必须是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

2、违反职责:行为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

3、后果严重:由于教师的渎职行为导致学生或者其他人员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4、主观故意或过失:教师的行为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即明知或应知其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未采取措施避免;

5、社会影响: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教育行业的形象。

综上所述,教师渎职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教师收受教辅回扣的处分,情节较重者会受到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者会被开除,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应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第一条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规定如下: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 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2人,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或者轻伤5人的;

- 导致10人严重中毒的;

- 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的;

-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的;

- 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上的;

- 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或者破产的;

- 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什么是渎职罪?渎职罪的刑责有哪些? (三)

贡献者回答渎职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纵容违法等行为,从而侵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或者人民利益,构成的犯罪。

渎职罪的刑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构成渎职罪,将根据其犯罪情节的轻重,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刑事处罚可能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在极少数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同时还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刑罚。

行政处分:

除了刑事处罚外,渎职罪的犯罪者还可能受到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这些行政处分旨在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和职业操守,确保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民事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渎职罪的犯罪者还可能因其行为导致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损失,从而承担民事责任,进行赔偿。

纪律处分:

对于党员或公职人员来说,渎职行为还可能触发党的纪律处分或公职人员纪律处分,如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或者公职人员降级、撤职等处分。

总之,渎职罪的刑责是非常严重的,旨在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确保公务员队伍的职业操守和廉洁性。因此,公务员在履行职务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

渎职罪一共有哪些罪名 (四)

贡献者回答渎职罪,是一系列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不尽职行为的罪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国家工作人员若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或国家利益严重受损,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则刑期更长。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违反保密法,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机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徇私枉法罪:司法人员枉法裁判,根据包庇无罪者或不追诉有罪者的行为严重程度,刑期从五年到十年不等。

枉法裁判罪:民事、行政审判中枉法裁判,严重者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司法人员涉及这类罪行,根据情节严重性,刑期从五年到十年。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等罪:司法人员在刑罚执行中违规操作,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行政执法人员不移交犯罪案件,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规批准公司设立等,造成损失的,最高可判五年有期徒刑。

税收相关罪行:税务人员不征税或少征税款,视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达十五年有期徒刑。

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税务或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重大损失,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合同管理中失职,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涉及林业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严重性,最高刑期可达七年。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和非法批准征用土地罪:相关工作人员失职,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放纵走私罪:海关人员严重失职,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商检相关罪行:商检人员徇私舞弊或失职,最高刑期可达十年有期徒刑。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和办理偷越国(边)境证件罪:涉及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最高刑期可达七年。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失职,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罪名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都强调了对公职人员职责履行的严格要求。

渎职罪包括哪些种类 (五)

贡献者回答在我国,渎职犯罪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滥用职权型渎职罪

包括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等;

第二类、玩忽职守型渎职罪

包括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

第三类、徇私舞弊型渎职罪

包括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放纵走私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明白了渎职罪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赣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