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 二、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 三、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终止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导语
在现代劳动关系中,终止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终结的一种法定事由,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益有着深刻影响。终止劳动合同不仅涉及法律规定的遵循,还关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以及用人单位的规范管理。同时,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作为劳动关系终止的重要凭证,在劳动者失业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新就业以及社保关系转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和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重要性。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或失踪、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等。
二、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1. 劳动合同期满:这是最常见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在合同期满时自然终止。若双方无意愿续订,则劳动关系结束。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并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劳动合同终止。这一情形体现了对劳动者退休权益的保障。
3. 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或失踪: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或失踪时,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丧失,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后,其主体资格归于消灭,劳动合同随之终止。此时,用人单位需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这些情形下,用人单位的经营资格被剥夺或丧失,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同样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三、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
终止劳动合同需遵循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妥善保障。程序包括:
1. 提前通知: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或劳动者需提前一定时间通知对方劳动合同将终止。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用人单位通常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2. 办理工作交接:劳动者需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妥善交接手头的工作、相关资料和物品,确保工作的连续性。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3. 结算工资及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在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如适用)。
4. 档案和社保关系转移:用人单位应在终止劳动合同后的一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终止劳动合同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赣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