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从犯认定标准怎么规定 (一)

答法律分析:在职务侵占的共同犯罪中,其主从犯的认定并不以身份的有无、职位的高低来区分,而是取决其在整个犯罪过程所起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行为人对于该犯罪起着积极、推动和主导作用,则即使其没有相关身份和职位,也应当被认定为主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可知,我国刑法对于主从犯的认定,是以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区分的,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
职务侵占从犯如何量刑 (二)
答主犯从重,从犯轻判。除了主犯以外其他人可缓刑的。职务侵占罪在数额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解释,在数额较大上规定了"5000-20000元"的选择幅度,在数额巨大上,把10万元作为数额巨大的起点,而且各地区不同,具体的数额还会有差异。发达区数额较大的就是10万左右,一般为2-3年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二人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从犯 (三)
答职务侵占罪从犯是指在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中,起到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以下是关于职务侵占罪从犯的具体说明:
1. 定义与角色: 在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活动中,从犯并没有起到主导或核心作用,而是协助或参与了主犯的犯罪行为。
2. 犯罪行为: 从犯可能通过提供信息、建议、帮助实施侵占行为,或者在事后协助主犯隐瞒、转移、藏匿侵占的财物等方式参与犯罪。
3. 法律责任: 虽然从犯在犯罪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较小,但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的刑罚会根据从犯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侵占财物的数量与性质,以及侵占行为的严重性等因素来决定。
4. 与主犯的区别: 主犯是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中的主导者,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从犯则是在主犯的指挥或影响下,参与了犯罪行为,但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刑罚应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定。
团伙职务侵占罪从犯应该如何量刑 (四)
答团伙职务侵占罪从犯量刑标准如下:
1、犯罪数额在“数额较大”起点一万元至“数额较大”上限三万元区间时,量刑起点为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犯罪数额每增加一千八百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犯罪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十万元时,量刑起点为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犯罪数额每增加一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从犯增加刑罚量情形包括:职务侵占行为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多次职务侵占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侵占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款物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以及募捐款物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侵占的款项用于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特殊情况下,如因治病、学习等生活而实施职务侵占的,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侵占罪有主从犯之分吗 (五)
答在涉及职务侵占的共同犯罪案件中,主从犯的判定并非仅仅依据当事人是否具备某种特定身份或职位高低进行区分,而是更倾向于分析他们在此类犯罪事件中所发挥的关键角色及核心作用。因此,倘若某位涉案人士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引领性及决定性的作用,即便其未持有任何特定身份或职位,亦应被视为主要罪犯。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一旦成立,通常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侵占金额达到巨大标准,则将面临五年有期徒刑,且可能同时被剥夺财产所有权。
此外,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若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据为己有,且侵占金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者,均应予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双重标准认定职务侵占罪。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