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一)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贡献者回答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体系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部分。岗位工资体现岗位职责和要求,薪级工资体现工作表现与资历,绩效工资强调实绩和贡献,津贴补贴则针对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 岗位工资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三大类,各类岗位设置多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按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任命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标准,工人则按岗位或技术等级执行标准。

薪级工资根据工作表现和资历设置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工作人员套改薪级工资时,需考虑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执行相应等级。 绩效工资体现实绩和贡献,作为收入分配中的活的部分,国家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工作人员基本工资额度和津贴补贴情况确定。绩效工资分配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事业单位自主分配。

绩效工资管理分为不同类型,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基本工资额度和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确定,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绩效工资总量适当高些。 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需经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内部绩效评价机制健全,绩效工资发放根据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偿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特殊岗位津贴则对从事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艰苦边远地区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现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继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关于印发《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事业单位考核奖励金分配方案 (二)

贡献者回答目前,我们观察到了几种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

1. 平均分配法:这种方法最为直接,不论员工的职务或职称,每个人的绩效奖励均等。

2. 工资比例分配法:此法的核心是根据员工的工资水平来确定绩效奖励,工资越高,相应的绩效奖金也越高。

3. 多因素综合分配法:这种方法考虑多个因素,如职务职称、工作时长和业绩等,将这些因素量化后,按照量化的结果进行比例分配。

在事业单位中,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通常占绩效工资总额的70%,并与月工资同时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则占30%,需待员工年度考核合格后,方可一次性发放。

以一个事业单位管理岗八级人员为例,如果其基础性绩效工资为2205元,那么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将为2205元除以0.7再乘以0.3再乘以12个月,等于11340元。

另一种理解是,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体现为考核绩效奖,即年终奖。其分配原则是,为确保事业单位员工的考核绩效奖不低于公务员,会参照全市公务员的平均考核绩效奖来设定总额。例如,如果全市公务员的平均考核绩效奖为25,000元,一个事业单位有10名员工,那么该单位的考核绩效奖总额应为25万元。具体的分配方案则由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并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细则 (三)

贡献者回答1.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结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绩效工资、奖励绩效工资以及其他津贴补贴。

2. 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的变动受限于人社部门的审批,而绩效工资的分配则赋予事业单位更多自主权。公益二类和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的灵活性更大。

3. 绩效工资的分配比例由各地人社部门审批机构负责总量控制,而具体分配则由各单位自主决定。例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基础绩效与奖励绩效比例通常建议不超过7:3,公益二类则不建议低于2:8。

4. 基础绩效部分随每月工资发放,占比越大,工资差距越小;奖励绩效所占份额越大,工资差距越大。不同单位可能选择不同的发放频率,影响工资差距。

5. 在确定奖励绩效工资总量内,各单位需制定具体分配方案。通常,单位负责人的奖励绩效工资比例有上限规定,如公益二类主要负责人的奖励绩效不得超过职工的二倍。

6. 绩效工资的差异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导致相同条件下的职工实际工资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绩效工资通常较高。

7. 由于奖励绩效工资的灵活性和分配比例的调整,现在其占比有降低趋势。许多事业单位增加基础绩效比重,下调奖励绩效比重,尤其是对单位负责人下调比例,从而提高一线和基层职工的奖励绩效。

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 (四)

贡献者回答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70%,随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30%,在职工年度考核后,且结果为合格,才可一次性发放。

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很多都是参照行政机关的工资分配制度来执行的。对于考核绩效奖,机关公务员的分配方式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来的考核绩效奖都是在年底或者第2年初,对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会影响整个单位公务员的考核绩效奖分配比例。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可以理解为两种,即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及考核绩效奖。其中考核绩效奖,大概率将会随着公务员考核绩效奖的改革而改革,分配方案发生很大的变化。分配方式则由事业单位自行制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来源

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怎么算? (五)

贡献者回答绩效工资由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构成,其中基础绩效占据70%,奖励绩效占30%。基础绩效的具体数额依据岗位等级而定,例如,管理岗科员的基础绩效标准额为1740元,而办事员则为1620元,不同级别的岗位也有不同的标准。

奖励绩效的计算方法为个人基础绩效标准额除以7再乘以3,例如,1740元除以7再乘以3得到的数额为746元。每年,单位在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中,全体职工的全年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之和将被乘以12个月进行分配。

基础绩效直接纳入工资,同时取消了其他津补贴。而对于奖励绩效,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分配方案,包括分配规则和发放频率,以及相应的职工考核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奖励绩效并非简单地每月固定发放,比如同样是科员,标准额度为746元/月,但实际发放数额可能会因考核结果、出勤情况及工作表现等因素有所不同。

以我们单位为例,我们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方案,希望对其他单位提供参考。

对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