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职务犯罪判几年?什么叫职务犯罪?有哪些危害? (一)

最佳答案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己现有的一些权力,进行贪污、受贿等破坏公民权利,违反国家相关制度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有关职务犯罪处罚的知识。
(一)犯罪的直接后果十分严重。由于职务犯罪都是具有一定权力的人员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且这些人手中握有权力,能直接地、从表面上看来是合法地犯罪,因此犯罪比较容易得逞,这更会助长犯罪心理,实施更大的犯罪。近几年,我国职务犯罪一年比一年多,要案涉及的犯罪数额一年比一年大,都说明了这一问题。象胡*青、成*杰等罪犯贪污的数目之大令人震惊。职务犯罪直接后果严重,还在于罪犯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或携款潜逃,使追赃工作无法进行。即使对其绳之以法,但国家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二)职务犯罪毒化社会空气,腐蚀人的精神,使人道德沦丧职务犯罪最大的危害在于对人的精神危害,对社会的腐蚀。职务犯罪多数表现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权力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追逐的热点,并且对权力的认识产生了扭曲。一些人追逐权力,是为了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私利,这样就形成了花钱买官,以权挣钱的恶性循环。
我国目前一些公务行为的透明度还不高,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知之甚少,因此限制了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方便人民群众的监督,我们应当尽力扩大职务行为的透明度,使人民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作用。
职务犯罪监狱和普通监狱的区别 (二)
最佳答案关押对象、组织管理。
1、关押对象不同:职务犯罪监狱主要关押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罪犯,这些罪犯往往具有较高的职位和权力,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而普通监狱主要关押普通刑事犯罪的罪犯,这些罪犯的行为没有涉及特定的身份或职权,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小。
2、组织管理不同:职务犯罪监狱的管理方式更加严格,注重对罪犯的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同时加强监管措施,防止罪犯利用职权进行违法活动;而普通监狱的管理方式相对较为宽松,注重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以促进罪犯的悔过自新和重新融入社会。
涉嫌职务犯罪你怎么看? (三)
最佳答案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的种类和类型是什么
1、什么是职务犯罪
在这个名词里面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职务”。“职务”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
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
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
要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就必须知道一般犯罪的构成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的 总和。这种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是法定的是一般犯罪的基本要求。 1(1)、职务犯罪主体: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
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
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
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
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3、职务犯罪的种类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检察机关管辖53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单位受贿罪、5、行贿罪、6、对单位行贿罪、7、介绍贿赂罪、8、单位行贿罪、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0、隐瞒 2
第2/3页
境外存款罪、11、私分国有资产罪、12、私分罚没财物罪。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1、滥用职权、2、玩忽职守、3、枉法追诉裁判罪、4、私放在押人
员罪、5、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3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严重侵害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影响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工作秩序,破坏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败坏政府的威信,损害公众利益,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文化、教育等管理职能,都是通过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来实现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但是,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触犯刑律。因为职务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已成为现代国家理论、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蔓延,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必须在不断加大惩处职务犯罪工作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有什么区别 (四)
最佳答案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区别:
一、概念定义上的区别
职务违法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职务上的行为规范,包括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虽不严重到构成刑事犯罪,但仍然有损职务的公正性和职业道德。
职务犯罪则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或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者从事其他违法活动,进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它通常涉及到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涉及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
二、性质上的区别
职务违法属于行政或纪律范畴的违法行为,其后果往往是受到行政处罚、纪律处分等,但并不涉及刑事犯罪的性质。而职务犯罪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可能导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罚款等。
三、行为表现上的区别
职务违法通常表现为轻微的违规行为,如工作疏忽、管理不当等。而职务犯罪则更为严重,通常涉及权力的滥用、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四、后果上的区别
职务违法的后果一般是受到组织内部的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可能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声誉。而职务犯罪则可能导致刑事责任的追究,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和罚款,对个人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总结来说,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在定义、性质、行为表现和后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职务违法是较为轻微的违反职务行为规范的行为,而职务犯罪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两者都应当引起重视,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更大。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利用职务犯罪判几年?什么叫职务犯罪?有哪些危害?,赣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