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一)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最佳答案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指法律规定的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最低门槛,它界定了哪些行为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事实的存在,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这些证据可以包括现场勘查记录、证人证言、物证、鉴定意见等。只有当这些证据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指向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才能认定犯罪事实的存在。除了犯罪事实的存在外,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主要取决于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可能只会受到行政处罚,而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那些严重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就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如下:

1、数额标准

对于涉及财产的犯罪,如盗窃、诈骗等,通常会有明确的数额要求。

2、情节标准

除了数额要求外,犯罪的严重程度、手段、后果等也是立案的重要考量因素。

3、结果标准

某些犯罪行为可能不需要达到特定的数额或情节标准,但只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等,就应当立案追诉。

4、特殊情形

对于一些特殊的犯罪行为,如恐怖活动、走私假币、虚报注册资本等,法律会明确规定特定的情形作为立案标准。

刑事案件量刑标准是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量刑起点与基准刑

(1)量刑起点是根据犯罪的基本构成事实所应判处的刑罚,是一个具体的刑罚点。

(2)基准刑是在不考虑非犯罪构成事实以外的量刑情节的情况下,根据犯罪事实的一般既遂状态所应判处的刑罚。

2、量刑情节

(1)量刑情节包括从重处罚情节、从轻处罚情节和减轻处罚情节。这些情节会影响基准刑的确定。

(2)例如,自首、立功等情节可能会影响刑罚的量定。

3、宣告刑

(1)宣告刑是在量刑起点和基准刑的基础上,结合量刑情节调节后确定的最终刑罚。

(2)宣告刑的确定应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保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通常称为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具体如下:

1、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追诉时效的起算

(1)追诉时效一般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3、追诉时效的中断与中止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什么是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二)

最佳答案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现有的证据已经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而且当前的犯罪事实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安机关就会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若不需要立案,公安机关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立案的原因。

一、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1、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如下:

(1)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立案;

(3)属于自己管辖。公安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决定不予立案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立案处理。

二、刑事案件流程

刑事案件流程如下:

1、报案;

2、公安初查;

3、立案,案件进入侦查阶段;

4、采取强制措施;

5、侦查工作结束,公安机关提交起诉意见书,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6、审查起诉阶;

7、检察院提起公诉,进入法院审判阶段。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七类刑事案件是哪些 (三)

最佳答案法律主观:

刑事案件是指 犯罪嫌疑人 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 刑法 》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 立案 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有下列情形的立为刑事案件如:杀人案;伤害案;行凶报复致人重伤的; 抢劫 案;强奸案;爆炸案;决水案;投毒案; 盗窃 案等。 《 刑事诉讼法 》第19条第3款规定: 自诉案件 ,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什么才算刑事案件 (四)

最佳答案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只要是触及犯罪的案件都应当属于刑事案件。犯罪可以归属于几大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等。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一)盗窃案

个人盗窃数额达到1000元的,立为刑事案件;撬门破窗入室盗窃的,扒窃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携带凶器盗窃的,均立为刑事案件;惯犯作案或一个多次作案的,以及其他虽未达数额标准但情节或者后果比较严重的,也立为刑事案件。

(二)抢劫案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均立为刑事案件。

(三)诈骗案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的,立为刑事案件。

(四)敲诈勒索案

以恐吓、威胁的方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均立为刑事案件。

(五)侵占案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或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在5000元,拒不退还的,立为刑事案件。

(六)抢夺案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在500元的。

(七)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

(八)伪造、贩运货币案

伪造货币总面值在500元或币量50张,贩运伪造的货币总面值在1000元的或币量在100张的。

(九)非法买卖外汇案

1、非法买卖外汇二十万美元的;

2、违法所得五万元人民币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十八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刑事案件立案标准,赣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