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 2、我想问一下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
- 3、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异同有哪些
- 4、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和对象?
- 5、要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一)

答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是两种在财务领域常见的犯罪行为,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处罚标准。了解两者的区别对于正确认定犯罪、保护企业财产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主要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资金使用权,扰乱了经济秩序。
挪用资金罪的关键在于“挪用”,即资金的使用权被暂时转移,但所有权并未改变。挪用者通常具有归还资金的意图,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归还。
二、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则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职务侵占罪的核心在于“侵占”,即行为人将单位财物据为己有,不再归还。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归还的打算。
三、两者的区别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挪用资金罪的行为人通常具有归还资金的意图,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则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此外,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资金的使用权,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财产的所有权。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这两种犯罪时需要结合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动机、后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公司、企业而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员工法律意识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这两种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虽然都是涉及财务领域的犯罪行为,但在主观意图、客观行为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正确区分这两种犯罪对于维护企业财产权益、保障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我想问一下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 (二)
答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客体不同:
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这意味着行为人只是暂时性地占用了单位的资金,但并未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归属。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物的所有权。即行为人通过职务之便,将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改变了财物的所有权归属。
客观表现不同:
挪用资金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这里的关键是“挪用”和“未还”。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关键是“非法占为己有”。
综上所述,挪用资金罪主要关注的是资金的使用权被暂时性地挪用,而职务侵占罪则关注的是财物的所有权被非法改变。
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异同有哪些 (三)
答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两者定义不同,主观目的不同,构成要件不同,量刑标准不同,两者相同之处是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挪用资金罪应当判处3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职务侵占罪应当判处5年有期徒刑。
一、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异同有哪些
1、定义不同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2、构成要件不同
(1)、客体要件。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挪用资金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
(2)、客观方面。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资金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是主观目的不同,
职务侵占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挪用资金主观上是为了非法占用;二是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包括资金及物,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本单位资金;是犯罪的客体不尽相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本单位资金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间接侵犯了所有权,职务侵占罪直接侵犯了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
4、二者相同之处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它们两者虽然都是侵犯了公司、企业或者单位的一些利益,将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或者给他人使用。
二、量刑不一样
1、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挪用资金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5)
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单位职工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单位资金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不能归还,或者虽然没有超过3个月数额较大的,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应当判处3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应当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应当判处5年有期徒刑。
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和对象? (四)
答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上的区分如下:
挪用资金罪: 侵犯的客体:公司、企业或其它单位的资金使用权。 对象:上述单位的资金。
职务侵占罪: 侵犯的客体:公司、企业或其它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对象:公司、企业或其它单位的财物,动产不仅限于单位已占有、管理的现金、外币、有价证券等,还包括单位有权占有但尚未占有的财物,如单位拥有的债权。财物形态上,犯罪对象覆盖有形物和无形物,包括厂房、电力、煤气、天然气、工业产权等。
要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 (五)
答要区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侵犯的客体与犯罪对象:
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犯罪对象是单位资金。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单位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单位财物。
客观表现:
挪用资金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职务侵占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主观目的:
挪用资金罪: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使用资金的目的,通常是暂时使用并打算归还。职务侵占罪: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将单位财物据为己有的故意,即永久性地占有单位财物。
综上所述,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在侵犯的客体与犯罪对象、客观表现以及主观目的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是区分两罪的关键。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联系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赣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