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如下:
已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标准:
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人民币的,将予以立案追诉。
未销售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标准:
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同样将被立案追诉。
销售金额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标准:
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人民币,但通过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同样会被立案追诉。
这些立案标准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金额界限,以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商业活动,从而有效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二)
贡献者回答需要根据产品的销售金额及货值金额来认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若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或者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即可构成该罪。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包括:
1. 主观上是否存在明知伪劣产品。如果行为人不知情,因缺乏故意而不构成犯罪。
2. 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若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但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视为犯罪,除非有特殊情况。
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不应无罪处理。该《解释》第2条第3款规定,货值金额应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无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可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内容旨在提供帮助,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刑法中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明确指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的,构成此罪。
具体处罚措施如下:如果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则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在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则处以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则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在二百万元,则处以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或没收财产。
此法律规定旨在严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销售不合格产品罪立案标准 (四)
贡献者回答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为: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销售销售伪劣产品有什么后果?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2、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
3、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
4、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第十六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相信关于销售伪劣产品怎么判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赣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