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法律规定公民有植树的义务 (一)

哪部法律规定公民有植树的义务

贡献者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公民有植树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十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媒体、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扩展资料

植树造林的好处:

1、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植树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说明 (二)

贡献者回答植树节的由来如下:

古代传统: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这可以视为植树节最早的雏形。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的做法,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在陕西首创。

近代倡议: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这一倡议旨在提高公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

国民政府改期: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这一改动使得植树节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相结合,赋予了植树节更深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这一决定进一步强化了植树造林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法律明确: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这一法律规定不仅确立了植树节的地位,还为新时期的林业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植树节的资料大全 (三)

贡献者回答植树节资料大全:

一、植树节的由来 古代传统: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但此时植树节并非法定节日。 正式设立: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纪念孙中山: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法定化: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也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二、植树造林的意义 绿化美化:植树造林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 生态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抵挡风沙、调节气温、减少尘埃、制造氧气、降低噪音,对生态平衡的保持起到根本性作用。 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效益:一棵树可以生产大量纸浆,贮存污染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湿润空气,截留雨水保护地表,滞留粉尘减少降尘和飘尘,放出氧气满足人类需求等。

三、相关法律案例与规定 法律案例:如兰某在未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滥伐林木,构成滥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规定: 《森林法》: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盗伐、滥伐林木将面临罚款和补种树木等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将受到刑事处罚。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也将受到刑事处罚。

对于植树节是法定节假日吗,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