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合同纠纷时有发生。面对这些纠纷,有多种解决方式可供选择。首先,当事人双方可以尝试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寻求和解,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邀请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或人士介入,进行调解。此外,若双方在合同中有约定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能够达成仲裁协议,那么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当然,如果以上方式都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利申请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一)

答专利申请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调解:
方式说明:在争议双方之间进行,调解人可以是律师或者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优点:有助于缓和双方关系,避免损害当事人的声誉。法律效力:调解协议虽不具法律效力,但依靠双方自觉履行;若任一方不履行,可向法院起诉。
诉讼:
方式说明:涉及法律问题时,通过法院的裁决公正解决双方的争议。优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缺点:诉讼过程可能较长,且费用相对较高。
仲裁:
方式说明: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仲裁条款的情况下,双方可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解决。优点:相比诉讼更为灵活,过程相对快速,且保密性较强,有助于保护商业秘密。缺点:仲裁裁决的执行可能面临一定的国际法律障碍。
协商和和解:
方式说明:在双方友好协商下,可能通过自愿、平等的方式解决争议。优点:简便快捷,有助于维护双方合作关系,避免长期法律纠纷对业务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需综合考虑争议的性质、双方关系、时间成本、执行可能性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解决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专利申请合同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
专利纠纷解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
答1、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协商解决应当是当事人首选的方法,其有以下优点:
(1)当事人自行协商,可减少矛盾激化的几率,最小成本地化解争议。
(2)可适当减少当事人为解决纠纷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
(3)协商解决可能是最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
一、解决专利纠纷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我国《专利法》规定了协商、诉讼、专利管理部门调处等方式。
(1)协商。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诉讼。专利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专利管理部门调处。专利纠纷当事人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管理机关,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管理机关。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 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做出的检索报告。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请求,还可以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提出)等专利纠纷进行调解。
二、专利权纠纷处理的注意事项
1、专利权纠纷可以调解
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2、对专利管理部门的决定不服可以起诉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专利侵权纠纷中的证据问题
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均要求有关人员和单位提供有关证据。
专利法规定,对于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即被诉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以方便对是否侵权作出判断,准确及时地处理纠纷。
4、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
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2)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是,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3)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时,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纠纷调解途径有哪些 (三)
答专利纠纷的调解途径有多种选择。首先,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其次,可以寻求知识产权局或当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帮助。此外,法院也可以主持调解。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介入下,对一些特定的专利纠纷进行调解也是可行的。例如,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发明人或设计人资格纠纷、职务发明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以及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专利侵权案件在调解过程中,同样可以请求调解。通过调解,可以更灵活地解决专利纠纷,减少争议和诉讼成本,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选择调解途径时,应考虑纠纷的具体情况和双方的意愿。调解的过程通常更为灵活和高效,有助于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同时,通过调解解决专利纠纷,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技术交流。
总之,专利纠纷的调解途径多样,包括自行协商、寻求知识产权局或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帮助、由法院主持调解以及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介入调解等。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和双方的意愿,选择合适的调解途径,有助于高效、灵活地解决专利纠纷,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
如果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怎么办 (四)
答如果发生专利侵权纠纷,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主要解决途径:
1. 协商与和解 双方协商: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可以直接进行协商,寻求和解方案。 第三方调解:在其他第三方的调解、斡旋下,双方可以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协商意向和发送的侵权警告函虽具有威慑作用,但并无法律约束力。
2. 行政查处 举报侵权:专利权人在掌握初步证据的情况下,可向专利局等有关行政部门举报侵权行为。 行政措施:行政部门将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是否侵权的认定。 行政调解:在行政查处过程中,有关专利行政部门还可以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对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进行调解。
3. 向法院起诉 提起诉讼: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关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诉讼要求:在诉讼中,专利权人可以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专利纠纷。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