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民法典新规,很关键! (一)

民间借贷民法典新规,很关键!

民间借贷民法典新规是关于普通人之间借贷行为的新法律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对民间借贷合同的形式、利率、利息扣除、借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以下是新规的关键点:

一、合同形式

必须书面签订:新规要求民间借贷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确保合同内容的明确性和法律效力。

二、利率规定

利率上限:新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限制了高利贷行为。

三、利息扣除

禁止提前扣息:借款人出借资金时,不得在本金中预先扣除利息,确保借款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与合同约定的金额一致。

四、借款人权益

知情权:借款人有权知道借款的真实用途,保障借款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权。合同内容明确:借款合同中必须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时间等关键条款,避免含糊其辞导致的纠纷。

五、违规处理

法律后果:对于违反新规的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将依法查处,违反新规的借贷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借款人可能面临无法追回借款的风险。

六、普通人注意事项

签订书面合同:在出借资金时,务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遵守新规:利息和还款时间等条款需按照新规执行,确保借贷行为的合法性。

民间借贷民法典新规的实施,对于保护借款人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普通人应了解并遵守新规,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出借人以非自有资金出借的合同是否有效 (二)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的社会融资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网友咨询:

出借人以非自有资金出借的合同是否有效?

律师解答:

民间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应为自有资金,非自有资金出借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律师补充: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出借资金时要谨慎,记得索要欠条或借据,避免通过无记录的现金进行交易,更不能通过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转贷,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出借人将面临着逾期还款、征信问题的风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民间借贷合同的生效条件 (三)

民间借贷合同的生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订约双方主体资格合规:双方必须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缔约能力,即出借人和借款人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合格的法人。

意思表示一致:合同中的条款和内容必须真实反映双方的意愿,没有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影响合同的订立。

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不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如借款用于赌博、贩毒等非法活动。

实际交付借款:出借人必须实际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这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

若合同存在主体不合格、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或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则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在处理无效合同时,会根据过错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仅归还本金或还需支付利息等。

最新的合同法对民间借贷有哪些条款 (四)

最新的合同法对民间借贷主要有以下条款:

一、书面合同要求

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民间借贷双方必须签订书面形式的借贷合同,合同中需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日期等关键信息,以确保借贷关系的合法性和明确性。

二、利率规定

利率上限:借贷合同中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利率。超过此上限的利息部分,法律不予保护,法院在判决时将不予支持。

三、借款用途合法性

合法用途:借款的目的必须是合法的,不能用于赌博、放高利贷等违法活动。一旦发现借款用于非法目的,法律将不保护此类借贷关系。

四、还款保障

还款能力:借款人应具备还款能力,确保能够按时足额偿还借款。若借款人无力偿还,债权人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还款。

五、利息计算方法

公平合理:利息的计算方法需公平合理,不得提前收取利息或在借款期限内随意变动利息。任何不合理的利息计算方式均不受法律保护。

六、合同变更

书面形式:如需变更借贷合同,双方应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口头变更不具备法律效力。

七、纠纷解决多种途径:借贷双方发生纠纷时,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法律为借贷双方提供了多种纠纷解决机制,以保障双方权益。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赣律网希望民间借贷民法典新规,很关键!,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