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缓是什么意思和死刑有什么区别 (一)

死缓是什么意思和死刑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1、首先含义不同。2、其次,对于被执行死刑的确定性不同。3、另外,两者的普及率不同。

1、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与死刑立即执行相对应的一种死刑执行制度,是对应当判处死刑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的刑罚制度。

2、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3、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哪些情况应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哪些情况应该是用死缓呢审判机关在审判实践中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是否存在“疑罪”的情况。比如一个案件事实完全清楚、证据完全充分、则可以直接判为死刑立即执行,但如果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充分,还有部分未完全查清,或有的地方有疑问的,则应适当考虑死缓,否则一旦是错案,人被杀后则无法挽回。

2、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情节。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或立功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并且行为人已有自首或立功的表现就说明该人有悔罪的表现,那么就应该从轻处理。

3、是否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这也主要考虑其主观恶意不大。

4、行为人的危险性。如行为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对周围人的危险性特别大,则不宜适用死缓。

5、受害人及其他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被害人引起的,那么也应当适当考虑死缓。

6、是否有特殊身份。如少数民族、华侨、归侨。

7、是否可能是“活证据”。比如行为人是一个特大犯罪集团的知情人,如把他判为死刑立即执行,可能使这个特大的犯罪集团的线索就此中断,因此可适当考虑死缓,不失为上策。

8、是否是农民的土地纠纷、邻里纠纷、民族仇恨、宗教信仰纠纷,由于这些人并非是十大恶极的人,考虑到稳定的因素应适当考虑死缓。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死缓是什么意思和死刑有什么区别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死缓为什么比死刑可怕 (二)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死缓是死刑的一种变通形式,不属于单独的刑罚种类,这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条件、审判程序和刑罚执行方式的不同。

一、在适用条件方面,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一般指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的情形,死缓则适用于罪该处死,但有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

二、在审判程序方面,凡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不管其是否上诉,均须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而死缓则是无论其是否上诉,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三、在刑罚执行方式方面,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一律处死,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死缓和死刑有什么区别? (三)

最佳答案死缓和死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刑罚执行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适用条件、审判程序和刑罚执行方式上:

适用条件: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通常涉及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的犯罪行为。

死缓:适用于罪该处死,但有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情形的犯罪分子。例如,犯罪分子可能因自首、立功等特殊原因被判处死缓。

审判程序:

死刑:判决需要经过严格的复核程序,无论是否上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都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死缓:判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相对于死刑立即执行来说,其程序要简单一些。

刑罚执行方式:

死刑:立即执行,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后,将直接执行死刑。

死缓:给予犯罪分子一定的改造机会。在死缓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可以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可以减为十五年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且查证属实,则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才能执行死刑。这种方式体现了刑罚的惩罚性和改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死缓和死刑的区别 (四)

最佳答案死缓和死刑的主要区别如下:

执行时间:

死刑:通常是被判处后立即执行,意味着罪犯的生命权将在短时间内被剥夺。

死缓:死缓即死刑缓期执行,不是立即执行死刑,而是给予罪犯一定的缓刑期限。

执行条件:

死刑:一旦判决生效,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将按判决执行。

死缓:在缓刑期间,如果罪犯有立功表现或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等积极行为,一般不会被执行死刑。缓刑期满后,可能会根据表现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法律意义:

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权的严厉刑罚,通常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

死缓:虽然也是针对严重犯罪行为,但死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法律的宽严相济原则。

综上所述,死缓和死刑在执行时间、执行条件以及法律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

死缓和死刑有什么不同 (五)

最佳答案死缓和死刑的主要区别如下:

执行方式:

死刑:立即执行,是一种极端的刑罚方式。死缓:不立即执行,给予犯罪分子两年的缓刑考验期,期间表现良好可转为无期徒刑。

适用对象:

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如谋杀、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死缓:适用于罪行严重但尚未达到立即执行死刑标准的犯罪分子,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的犯罪分子。

执行程序:

死刑:执行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通常需要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死缓:判决和执行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直接作出或核准,程序相对简化。

法律理念:死刑:主要体现了对罪行极其严重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死缓:提供了一个通过教育和改造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人道主义精神。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死缓是什么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