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何时从一重罪处断,何时数罪并罚
- 2、法定一罪和处断一罪的区别
- 3、刑法中的一罪处刑是什么意思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何时从一重罪处断,何时数罪并罚 (一)

最佳答案所谓处断的一罪,是指行为人事实上实施的是数种危害行为,并且以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衡量每一罪也已经构成犯罪,属于事实上的数罪,如果机械简单的执行刑法,则应定数罪并给予处罚.但司法定罪中却出于策略及效果的考虑,只定一罪为宜.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都属于处断的一罪.
实质的一罪是指行为人事实上只实施了一种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由于行为本身在自然形态上难以分离开来作数种犯罪行为看待,故法律只能顺其"自然"规定为一罪,并在处理上响应的也只能定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犯和结果加重犯都属于实质的一罪.
另外还有法定的一罪,指行为人事实上实施了数种危害行为,并且单一看每一行为也已构成犯罪.刑法针对这类极易重复出现的犯罪,出于简化司法定罪的考虑,专门规定一个新的罪名,将事实上的数罪全部囊括,并相应的规定加重的法定刑,要求司法定罪只做一罪处理.例如惯犯,结合犯(我国无).
数罪并罚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一人犯有数罪
2.数罪发生于法定的期间之内.即当判决宣告以前或刑罚执行完毕以前,或在缓刑,假释中发现行为人犯数罪的,才适用数罪并罚.
3.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法定一罪和处断一罪的区别 (二)
最佳答案法定的一罪与处断的一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包括结合犯和惯犯,而后者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法律分析】
1. 处断的一罪,又称裁判的一罪,指的是原本符合多个犯罪构成的数罪,因其特定特征,在司法机关处理时被规定为一罪。这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
- 连续犯:行为人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例如,在同一小区多次盗窃。
- 牵连犯:行为人为实现某一犯罪目的,采取的方法或结果行为触犯其他罪名。在裁判上,牵连犯通常按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理。
- 吸收犯:行为人实施两个犯罪行为,因具有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仅以其中一罪定罪。例如,入室抢劫中,入室行为被抢劫行为吸收。
2. 法定的一罪指的是行为人基于多个罪过实施多个危害行为,侵犯多种法益,立法者本可将其规定为数罪,但出于特定理由,法律上将其规定为一罪。这包括惯犯和结合犯。
- 惯犯:指长期、习惯性地从事某种犯罪,将其作为职业或生活主要来源的犯罪类型。我国《刑法》中基本未规定惯犯。
- 结合犯:刑法将两个独立犯罪结合为一个新的犯罪。我国《刑法》中无典型结合犯,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复合一罪的规定,如绑架杀人、拐卖妇女儿童强奸等,但这些情况下不成立新罪名,故非典型结合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刑法中的一罪处刑是什么意思 (三)
最佳答案1. 刑法中的“一罪处刑”是指在一个人犯有数罪时,按照最重的罪名来定罪并处罚,这种做法也被称为“从一重处断”或“重罪吸收轻罪”。
2. 吸收原则是指在一个人犯有数罪时,只执行最重的刑罚,而轻的刑罚则不再执行。这个原则需要区分罪的吸收和刑的吸收。
3. 罪的吸收,即重罪吸收轻罪,是指确定数罪中的重罪与轻罪,只对最重的罪判处刑罚,而轻罪则不判刑。
4. 刑的吸收,即重刑吸收轻刑,是指在分别定罪量刑后,选择最重的刑罚执行,其余较轻的刑罚被吸收,不再执行。
5. 吸收原则通常用于确定一罪与数罪的情况,以及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然而,它并不是数罪并罚的原则。
6. 吸收原则作为数罪并罚的原则,存在一个问题,即只执行最重的刑罚,可能会导致数罪混同于一罪,有悖于罪刑均衡的原则。因此,现在很少有国家单纯采用吸收原则。
7. 例如,一个人既犯故意杀人罪,又犯盗窃罪,通常会按照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来判刑。
8. 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一人犯数罪时,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9. 在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情况下,应执行有期徒刑。如果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那么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一罪与数罪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赣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