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是什么罪名 (一)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是什么罪名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二节中妨害司法罪中规定的犯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

具体处罚如下:

1、犯罪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司法解释 (二)

优质回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司法解释如下: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构成本罪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罪、悔罪并退赃、退赔,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2、为近亲属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且系初犯、偶犯的;3、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此外,如果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相关情形之一的,应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的司法解释:

1、刑法第312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构成犯罪;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包括为他人犯罪所得提供账户、场所、交通工具等帮助;

3、犯罪所得指的是直接来源于犯罪行为的财物,包括物质财产和非物质利益;

4、收益指的是犯罪所得再投资、使用后产生的经济利益;

5、司法解释明确了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的认定标准和量刑原则。

综上所述,司法解释明确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可被认定为情节轻微并免予刑事处罚,这些条件包括自愿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存在法定从宽情节、为近亲属犯罪且为初犯偶犯,或其他轻微情形;而对于明知是犯罪所得却进行窝藏、转移等行为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的解释》

第一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一)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二)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三)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的;

(四)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进行追究的。

人民法院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应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节、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依法定罪处罚。

司法解释对掩饰、隐瞒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构成犯罪已有规定的,审理此类案件依照该规定。

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数量达到五十只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可以缓刑吗 (三)

优质回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有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有判缓刑的,但是要满足缓刑的条件。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宣告缓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量刑的数额标准如下: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或者三次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缓刑的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

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有悔罪表现;

5.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可以缓刑吗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 (四)

优质回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的认定包括基本数额标准、情节严重的情形、主观明知的认定、次数的认定。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数额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违法所得五千元的,应当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2、情节严重的情形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的;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或者三次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的;

(3)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的;

(4)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5)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3、主观明知的认定

在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时,需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对于明知他人从事非法活动而提供帮助中的明知,即行为人是否存在犯罪主观故意,需深入剖析。

4、次数的认定

掩饰、隐瞒的次数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来认定。一般来说,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必须是一个独立行为,包括独立的主观故意,独立的掩饰、隐瞒行为,以及独立的行为结果。

掩饰隐瞒犯罪的立案标准:

1、犯罪所得及收益金额

根据司法程序所规定的标准,对于掩盖或隐瞒犯罪活动所得涉及的案件,如果涉案金额在人民币3000元至10000元之间,即可构成此罪。若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30000元,或者存在多次掩饰、隐瞒犯罪活动所得的行为,则视为情节严重,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2、行为历史

若行为人在上一年度内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相同行为的,即使涉案金额未达到3000元至10000元的标准,也可构成此罪。

3、犯罪所得类型

若所涉财物涉及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即使涉案金额未达到标准,也可视为构成此罪。

4、行为后果

若掩饰、隐瞒行为导致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获,并造成公私财产损失无法挽回,或者实施其他妨碍司法机关追究犯罪的行为,同样可被认定为构成此罪。

5、主观明知

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

掩饰隐瞒犯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妨碍了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赃物的追缴。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这些行为旨在掩盖犯罪所得的来源和性质,使其表面合法化。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则不构成本罪。

明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是什么罪名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赣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