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23 (一)

优质回答法律主观: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 犯罪嫌疑人 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 有期徒刑 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 管辖 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逮捕期限2个月计算举例 (二)
优质回答逮捕期限2个月的计算举例如下:
基本计算:
假设某犯罪嫌疑人于2023年1月1日被公安机关逮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的侦查羁押期限从逮捕之日起计算,不得超过二个月。因此,该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期限将在2023年3月1日到期。
可能的情况:
情况一:案件复杂需延长:如果案件较为复杂,不能在2个月内侦查结束,公安机关可以在期限届满前向上一级的检察机关申请延长1个月的逮捕期。举例:若上述案件复杂,公安机关在2023年2月25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延长逮捕期,并获得批准。则该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期限将延长至2023年4月1日。情况二:无犯罪事实或证据不足:若在逮捕期限内,公安机关发现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证据不足,应该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举例:若上述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公安机关在2023年2月28日决定释放犯罪嫌疑人。情况三:侦查结束并移送检察院:若在逮捕期限内,公安机关侦查结束,且犯罪证据充分、犯罪事实清楚,公安机关可以将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举例:若上述案件在2023年2月28日侦查结束,公安机关于次日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
总结:逮捕期限2个月的计算是从逮捕之日起计算,期满后的处理方式依据案件情况而定,可能包括延长逮捕期、释放犯罪嫌疑人或移送检察机关。
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标准2023 (三)
优质回答1. 法律主观:在决定被告人的刑罚时,应遵循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和要素,同时参考本意见中的量刑基准、量刑要素、量刑适用规则和方法。(原条目1)
2. 量刑应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在法定刑范围内进行。(原条目2)
3. 量刑应在地域和时间上实现均衡,确保不同时期、不同法官对相似犯罪行为作出的量刑结果基本平衡。(原条目3)
4. 对被告人的从轻处罚,应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为依据,但不得低于法定最低刑。(原条目4)
5. 从重处罚应依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和从重要素,综合决定宣告刑。(原条目5)
6. 减轻处罚应在法定刑幅度以下选择适当的刑罚,单个减轻处罚量刑要素的被告人刑期不得低于基准刑的40%,具有两个减轻处罚量刑要素的被告人刑期可适当加大,但不得低于基准刑的20%。(原条目6)
7. 量刑时应考虑主刑和附加刑的均衡。(原条目7)
8. 量刑前需查明所有影响量刑的事实,特别是犯罪事实,并提取对量刑起作用的要素。(原条目8)
9. 法院在确定宣告刑后,可综合考虑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行使10%以内的自由裁量权,确定最终宣告刑。(原条目9)
10. 量刑时可以参照上级法院公布的案例,本院审判委员会确定的典型或特殊案例也可作为量刑参考。(原条目10)
法律客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立案;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则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原条目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原条目12)
2023刑事诉讼二审怎么规定的 (四)
优质回答一、刑事诉讼二审怎么规定的
1、刑事诉讼二审的规定,主要包括提起上诉的条件,提起上诉期限,法院二审的审理方式和审理程序等。
2、例如不服判决的,上诉的期限是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的期限是5日。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三十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三十四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二、刑事诉讼二审审理结果有哪些
(一)维持原判
1、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提出上诉或抗诉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2、二审法院认为一审量刑畸轻,但是受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而无法加刑的情况下,应当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
(二)改判
1、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2、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
(三)发回重审
1、对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第一审判决,除第二审人民法院通过自行调查核实或者通知原审人民法院补充材料即可将事实查清,直接改判外,第二审人民法院一般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2、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违反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2)违反回避制度的;
(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上述是我整理的内容,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度的,所以被告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而刑事诉讼二审的规定,主要包括提起上诉的条件,提起上诉期限,法院二审的审理方式和审理程序等。二审案件,一般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赣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最新刑事诉讼法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