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官员受贿这一社会现象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行贿人的行为责任。在许多情况下,受贿与行贿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腐败的温床。如果官员因收受贿赂而触犯法律,那么提供贿赂的行贿人是否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行贿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对社会的公正与廉洁造成了严重冲击。
- 1、官员受贿行贿人有罪吗
- 2、行贿和受贿罪一样吗
- 3、行贿受贿罪立案标准有什么
- 4、行贿和受贿同罪吗
- 5、个人行赂多少可定罪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官员受贿行贿人有罪吗 (一)

贡献者回答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官员若构成受贿罪,行贿人通常会面临行贿罪的指控,并需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390条的规定,犯行贿罪的,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且情节严重或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可能被判处5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刑罚可加重至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
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对行贿罪的处罚标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通过严格执法和有效预防,可以进一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行贿和受贿罪一样吗 (二)
贡献者回答行贿和受贿罪不一样。以下是行贿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
罪名与定义:
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行为主体与动机:
受贿罪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其动机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行贿罪的行为主体则没有特定限制,其动机是谋取不正当利益。
法律适用与量刑:
两罪在法律适用和量刑标准上存在明显差异,受贿罪强调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罪则侧重于不正当利益的谋取。法律对两者进行区分,旨在对腐败行为进行精细化打击,维护公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行贿与受贿虽在行为上互为因果,但在构成犯罪的逻辑、法律界定和量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行贿受贿罪立案标准有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个人行贿罪立案标准: 金额标准:为获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金额在三万元,需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行贿罪立案标准: 金额标准一:个人行贿金额达十万元或单位行贿金额达二十万元。 金额标准二:个人金额不足十万元,单位金额在十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为非法利益而行贿; 向三个单位行贿; 向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贿; 造成国家或社会重大损失。
补充说明: 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为获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在商业交往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金额较大,或以各种名义给予回扣、手续费,亦以行贿论处。 被勒索给予财物,但没有获得非法利益的情况,不构成行贿。
行贿和受贿同罪吗 (四)
贡献者回答行贿和受贿不同罪。它们分别构成受贿罪和行贿罪,罪名和法定刑均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罪名不同:
行贿行为构成的是行贿罪。受贿行为构成的是受贿罪。
法定刑不同:
根据《刑法》第390条,行贿罪的刑罚根据行贿的情节和后果有所不同,可以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可以处更重的刑罚,甚至死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受贿罪的刑罚则根据受贿的金额、情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判定,具体刑罚在相关法律条文中另有规定。
行为关系:
从行为角度看,行贿和受贿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行贿才有受贿的存在,有受贿必有行贿的存在。但从构成犯罪的角度上看,二者的对合关系并不是绝对化的,即行贿行为和受贿行为不一定同时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综上所述,行贿和受贿在罪名、法定刑以及构成犯罪的条件上均有所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罪。
个人行赂多少可定罪 (五)
贡献者回答个人行贿的定罪标准主要取决于行贿的数额和情节。以下是相关规定:
1、行贿数额在1万元的,构成行贿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行贿数额不满1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构成行贿罪
(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2)向三人行贿的;
(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
(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3、行贿数额在3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应当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4、行贿数额在1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行贿数额在500万元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要件
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要件
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因被勒索而给予财物,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则不构成行贿。
4、客体要件
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以及国家机关、公司、企业等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
5、客观要件
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这些财物可以是金钱、物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利益。
个人行贿的证据类型和收集方法如下:
1、言词证据
包括行贿人和受贿人的供述和证言,以及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陈述。这些证据通常需要通过合法的讯问和询问程序来获取。
2、书证
包括合同、协议、银行转账记录、财务账目等,这些文件可以证明行贿行为的存在和金额。
3、物证
如贿赂的实物、用于行贿的现金或其他有形物品。
4、电子证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通信记录等电子数据也成为重要的证据类型。
5、视听资料:
监控录像、录音等,可能记录了行贿行为的发生。
6、鉴定意见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专家对某些证据进行鉴定,笔迹鉴定、文件真伪鉴定等。
7、间接证据
直接证明行贿行为的存在可能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收集间接证据来构建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九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百九十条之一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于行贿受贿什么罪,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赣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