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参与者怎么判刑,诈骗参与者罪量刑标准2020

诈骗罪参与者怎么判刑,诈骗参与者罪量刑标准2020

### 诈骗罪参与者判刑及量刑标准解析

在社会的法治框架内,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诈骗罪也不例外。对于诈骗罪的参与者,法律的审判不仅基于其个人行为,还综合考虑其在犯罪中的角色、作用以及犯罪情节。本文将详细探讨诈骗罪参与者的判刑原则及2020年诈骗参与者量刑标准

一、诈骗罪参与者的判刑原则

诈骗罪的参与者在法律上被区分为主犯从犯,判刑原则也因此有所不同。

1. 主犯的判刑原则

主犯是指在诈骗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员,通常是犯罪的策划者、组织者或主要实施者。对于主犯的判刑,法院将严格依据其犯罪情节和诈骗金额进行裁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主犯作为犯罪的核心,量刑通常会较重,且罚金数额也会相应提高。

2. 从犯的判刑原则

从犯是指在诈骗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员。对于从犯的判刑,法律上规定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从犯的判刑。例如,从犯参与诈骗的金额、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是否主动退赃退赔、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从犯的最终量刑。一般来说,从犯若参与金额较小、作用较轻微,可能会被判处拘役并适用缓刑等较轻刑罚;而参与金额较大、对犯罪实施有一定推动作用的从犯,则可能会被判处数年有期徒刑,但相对于主犯来说,量刑仍会较轻。

二、2020年诈骗参与者量刑标准

2020年,针对诈骗罪参与者的量刑标准,我国法律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1. 诈骗金额的标准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司法实践,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这一标准为法院在量刑时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量刑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别。因此,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裁量。

2. 量刑情节的考量

除了诈骗金额外,法院在量刑时还会综合考虑其他情节。例如,诈骗手段是否恶劣、危害后果是否严重、是否主动退赃退赔、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等。

特别是对于从犯来说,其量刑情节的考量尤为重要。从犯若能在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退赃退赔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协助破案等,都有可能获得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机会。

3. 特殊情节的处理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诈骗参与者的量刑也会受到相应影响。例如,诈骗未遂但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即使未成功骗取财物,也应当定罪处罚。

此外,对于被胁迫参与诈骗且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参与者,可不认定为犯罪。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三、结语

诈骗罪参与者的判刑及量刑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问题。它涉及到法律、司法实践以及社会伦理等多个方面。在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赣律网关于诈骗罪参与者怎么判刑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