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个人信息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一些人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相当明确。一旦有人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敏感重要信息,如行踪轨迹、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达五十条以上,或者非法获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即可立案调查。这些严格的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一)

最佳答案法律主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当予以立案。
2. 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之后出售或提供给他人的行为,同样应当立案。
法律客观: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包括:
1. 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 公民个人信息应与个人直接相关,能够揭示个人的局部或整体特征,无论是生物特征如出生日期、指纹,还是通过获取即具有专属性的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
- 公民个人信息应受到法律保护,因为这些信息承载了个人的个体特征和权利,若泄露或被非法获取,可能导致个人处于危险之中。
-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应仅依赖于个人的请求,除维护国家或公共利益或个人自愿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泄露或获取个人信息。
2. 非法手段的认定:
- 非法手段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 非法手段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或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 非法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 情节严重的认定:
- 根据相关法律修正案,只有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或窃取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才会追究刑事责任。
- 然而,“情节严重”的具体定义尚缺乏明确的规定。
- 从立法背景来看,公民信息的广泛泄露已成为问题,网络上存在出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甚至有人专门搜集和出售这类信息,对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 因此,运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是必要的,但刑罚应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并非所有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都应受到刑罚。
侵犯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最新 (二)
最佳答案公民的个人信息指的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侵犯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截至2024年,最新的侵犯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主要围绕信息的种类、数量以及违法所得等方面进行规定,以有效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一、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侵犯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情况,可以进行立案: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二、虽然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但若收受上述(三)(四)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且有下面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情况:
(一)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的;
(二)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情况。
1.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特定信息达到一定数量: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五十条的,属于侵犯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之一。
2.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的,同样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
3.违法所得达到一定金额:通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获得的违法所得达到五千元的,也会被立案处理。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也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的;
(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标准十倍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六条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本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的;
(二)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将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的,定罪量刑标准适用本解释第五条的规定。
2024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 (三)
最佳答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是:非法手段的认定是违背了信息所有者的意愿或真实意图,即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和接触相关公民的个人信息,是以违反法律禁止或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方式获取信息的方法。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
为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第二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条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第四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公民的个人信息为本人所有,若不法分子从不正当的途径取得公民的个人信息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但是当公民的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时,每位公民都应当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已。
简单地说,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公民需要收集一些关于个人信息而且被用于一些犯罪手段的证据才有可能立案。以不正当手段故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处以罚款。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四)
最佳答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
一旦公民的行踪轨迹信息被出售或提供,并导致他人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犯罪,即构成立案标准之一。
明知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仍向其出售或提供:
如果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犯罪活动,但仍故意出售或提供,同样构成犯罪。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特定类型信息达到一定数量:
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这些信息达到五十条。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这些信息达到五百条。其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除上述特定类型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五千条。
这些立案标准旨在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各种犯罪行为。一旦行为人触犯这些标准,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侵犯个人隐私罪立案标准 (五)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
侵犯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为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才能够立案处理。情节严重的标准为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的;违法所得五千元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赣律网关于侵犯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最新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