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

行贿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罪立案标准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若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且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均将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

1. 行贿数额达到一万元的;

2. 行贿数额虽不满一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向三人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若因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并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同样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行贿罪立案标准的规定 (二)

对个人行贿,若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则构成犯罪:一是行贿金额达到一万元;二是行贿金额虽不足一万元,但具备以下情形之一: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向三人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导致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的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在刑法中,对个人行贿的定罪标准具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首先,从金额上考量,如果行贿数额达到一万元,即构成犯罪。这一标准直观且易于判断,体现了法律对大额行贿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其次,对于金额虽不足一万元但具有特定情形的个人行贿行为,同样视为犯罪。这些特定情形包括: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这表明行贿者意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非法利益;向三人行贿,显示出行贿行为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这些特定身份的人员因其在社会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其接受行贿将对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表明行贿行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

《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进一步明确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这一条款不仅为打击个人行贿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强调了法律对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坚定立场。通过明确具体的定罪标准,法律旨在遏制和打击个人行贿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不受侵害。

单位行贿罪立案标准 (三)

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行贿金额标准:

如果单位行贿的金额超过20万元人民币,无论其目的如何,都将被视为严重犯罪行为,予以立案调查。

特定情况下的行贿金额标准:

即使行贿金额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若存在以下情况之一,也足以立案:行贿的目的是追求非法收益;向三人的个人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或行政执法人员行贿;行贿行为导致国家或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个人占有行贿所得的处理:

如果因行贿所得被个人占有,那么将按照个人行贿的相关规定进行立案,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标准旨在确保对单位行贿行为的严厉打击,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公平正义。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行贿罪立案标准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赣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